王健美 刘旭 | 做有温度的设计,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摘要:设计圈中,向来不缺乏1+1>2的故事。
设计圈中,向来不缺乏1+1>2的故事。
他们是生活中的伴侣挚爱,也是工作中的最佳拍档,他们在灵魂层面互相融合,也在成长路上步调一致,我们时常艳羡他们的生活,却不知这只是他们的常态。
他们是王健美、刘旭,在室内设计行业深耕了17年的夫妻档设计师,专注于高端私宅设计。从同事到夫妻,身份的转变和对爱情、家庭的理解使其设计观更加丰满,对他们而言,室内设计并非是单纯的一项工作,而是与生活沟通的另一种方式。
我眼中的他/她
王健美和刘旭眼中的彼此都不太浪漫,两个人都属于务实派。但她总会记得他常挂在嘴边的某件饰品,他也会在她生日当天准备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喜。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嘉年华御府
谈到“我眼中的他”这个话题,王老师聊得很透彻,“工作中的他非常严谨,我们有自己的团队,他对于团队的期望和要求很高,尤其是空间结构这块,一定要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性子比较急,脾气也很直,但这种‘急’对事不对人,也算是自贡男人的特征吧”。
相较于王老师的侃侃而谈,刘老师的“求生欲”则很强。“嗯,她是个非常典型的狮子座女生,你懂得”,继而两个人相视一笑。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嘉年华御府
张小娴曾说:“爱情不是去爱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去接受他和我一样,都不是完美的。学会珍惜和包容,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多点发掘生活的乐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趣和有意思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永远都会使另一半欢喜,那就可以常常在恋爱中”。
真正的灵魂伴侣,不是天生合适,而是慢慢“适合”,在真正懂得爱之后共同成长。相伴十年的他们,价值观会因为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发生改变,但设计思维和创造热情始终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这都源于他们对设计最纯粹的理想——做有温度的设计。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龙湖世纪峰景
设计师的角色进阶
“设计”是有目的性的一种服务形式,它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设计需求就像是一张试卷,设计师作为“答卷者”,需要带着专业知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作出相应解答。
“现在的设计师分为两种。一种是站在打造设计作品的角度,去说服业主接受方案的设计师;另一种则无条件围绕甲方需求来做的设计师。前者不容易被甲方接受,后者则会带给甲方心里落差”,王健美谈到。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龙湖世纪峰景
“在外界眼中,设计师是空间美学的创造者和生活方式的引导者,我们需要去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通过我们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见解,加以引导,让设计回归到最真实的需求上来,而不是一味的坚持自我或顺从甲方”。
刘旭的观点和妻子不谋而合,“家是具备多元化机能和高浓度情感的生活场所,我们作为设计师,虽然无法改变大的市场环境,但时刻要明白自己肩负着职能和责任”。
先读懂你,再设计家
“家庭”是他们夫妻二人生命中居于首位的名词,没有之一。“我们的生活很简单,除了设计,就是陪伴家人”,王健美如是说道。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龙湖世纪峰景
很多高品质客户选择并认可他们,不仅仅是因为设计价值,还有对待家庭的态度。“有温度”、“正能量”、“凝聚力”是他们情感设计语言中的三个关键词,项目设计初期,他们会去深入研究空间逻辑,情感便是这个逻辑中最重要的一环,或高于艺术功能。
“生活中,我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非常顾家,两个人对小孩的成长和教育相当重视。以致于这种生活态度映射到我们的设计中,很高兴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悠山郡
刘旭谈到:“我们拿到一套空间,会从多方面深入剖析,研究空间与空间的关系、空间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空间中的多种状态,挖掘出每个空间的正确属性”。在他看来,设计师对空间的逻辑研究直接影响着居住者未来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情绪。
“互联网时代的冲击改变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变成了“低头族”,亲情逐渐被淡化,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性降低,这是很不好的一种现象。我们希望能透过设计让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有温度且充满凝聚力,继而帮助居住者实现情感递进,恢复家庭最原始的和谐状态,而不单单定义为居住空间”。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悠山郡
对他们夫妻二人而言,想要设计出一个有温度的家,首先需要读懂这个家庭。“空间的原点没有生命力,当它重构为“家”时,便充满了灵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注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真情实感,点亮家的灵魂,使之具有温度”,这是他们对当下设计的一种见解。
别让艺术限制家的温度
私宅设计中,“艺术与功能的博弈”是最常被探讨的话题之一。对普罗大众而言,室内设计最先且最直观传达出的信息是“视觉感知”,故常被误解为形式化,忽略了其价值指向和实际意义。
刘旭的设计观中,“功能”具有碾压式的话语权,在他看来,“空间的结构和层次感”是打造理想生活状态的突破点,设计不存在边界,但空间有。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钱江凤凰城
“空间结构规划是我最擅长、同时也最感兴趣的一个点。当空间结构有序且符合逻辑,它的层次就会凸显出来,相较于空间’表象’,我更关注室内通风、光影的处理等细节性的东西。家会随着时间沉淀,所以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设计的考量切入到客户的当下以及未来的生活中”。
刘旭谈到:“我很喜欢看国外大师做的建筑设计,因为它的逻辑和我的设计主张十分契合,主要强调建筑空间感层次感,重结构轻装饰。包括建筑的线条和构造,融入到室内设计中,同样美的很有力度”。

▌王健美 刘旭作品 × 紫檀山
王健美的设计观中,家不是物质的堆砌,我们应当尊重设计的实用性,让设计需要回归到真正的需求中来。在她看来,设计的魅力不局限于美的感知,还在于其背后蕴含的生活态度和人文气质,家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踏进门就会完全放松的温馨场所,而这种放松的状态,’设计’表象是无法支撑的。
设计价值的反向界定
都说设计师创造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创造设计价值,在他们夫妻二人眼中,“设计价值”很难去做明确的判定。
站在客户的角度,一旦设计被认可,就会产生商业价值;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业内好评如潮的作品未必能被客户接受;站在人文的角度,不同的空间涵盖的精神和背后的寓意都有所不同。
王健美、刘旭接受记者采访
“什么是好的设计?就目前国内设计行业来看,客户满意的就是好的。设计师虽然注重空间美学和设计逻辑,也要尊重市场规则,需要立于商业的角度去寻找平衡点”。
最后,聊到“设计费”这个话题,王健美谈到:“客户愿意为设计买单,意味着他已经认可了这位设计师。从不理解、到接受,再到认可设计费,客户态度的转变也是设计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作为设计师,只有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才能在市场中争夺设计话语权。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