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建材消费亟需防欺诈 盘点常见的投诉热点
摘要:今年3·15,针对家居建材消费,媒体进行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量走访调查,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有很多案例可以说是行业潜规则
今年3·15,针对家居建材消费,媒体进行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量走访调查,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有很多案例可以说是行业潜规则,但3·15维权并不能将所有不法行为都曝光,对此,媒体将和全市消费者一起,对家居建材消费保持持续关注。以下盘点我市家装行业常见的投诉热点,集中罗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家居建材卖场
——消费者真能得到实惠?
连云港家居建材卖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按理说,消费者应该得到了实惠,但记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其实不然。各大家居建材卖场在这个装修旺季相互比拼、价格战打得火热,今天你超低价,明天我为你省钱,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联盟促销总裁签名活动背后究竟是什么?是真的实惠?还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还有那些所谓的无理由退换是否真正切实可行?在这场促销大战中,消费者们又得到了什么?
“史上最低价”、“千年等一回”、“一夜省下半年工资”……大型家居建材卖场为吸引消费者不断推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然而铺天盖地的宣传背后是“明为底价实则加价”的“忽悠术”,诱人的噱头只是镜花水月。
在狂轰滥炸的宣传之后,是否真的兑现“史上最低”的承诺?这些活动大多明为最低暗则加价,一些商家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活动的投入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承担”。如一款原价4000多元的浴缸,没有促销的折扣价是2398元,活动价却变成2655元。有消费者打算购买699元的蹲便器,在“史上最低”促销活动的价格却是869元。有网民说,平时特价30元一块的瓷砖,活动期间摇身一变成了58元……无理由退货≠无偿退货,多家大型家居商场打出了“无理由退货”的招牌,以提高服务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商家都会无偿退货。经过询问,这些商家的客服均表示,“无条件退货”仅保证产品尚未送到顾客手里之前。如果产品被送往顾客家中而且被拆封,商家会收取一定的运费和包装费。
家装公司的超低价合同
——实则上等你上钩
市民王先生近日反映:新房装修,在认真比较了几家装修公司后,他选择了人工费报价较低的一家装修公司。三室两厅加地下室,“半包”装修,总共9.6万元。随后做家装预算、签家装合同。“我对家居装修不在行,家装预算上的一些细节也没仔细看清楚(看清楚了也不懂),觉得差不多就签字付了首期家装费用。隐蔽工程刚装修完毕,装修公司拿来一张‘家装工程增加项目’列表,要求我按照表上的明细,支付增加的费用。这张表着实吓了我一跳,所列费用大大超过家装预算,最多的甚至超出5倍多。如墙面电线开槽粉槽一项,预算1600元,结算时竟涨到10800多元。如此悬殊的差价,让人无法接受。家居装修低价揽客、高价宰人,岂不是在跟我们消费者玩‘钓鱼术’?”
装修公司对此解释:预算只是个参考值,实际用量他们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开槽的工作量是按照埋入的管线长度来计算的,而不是墙面槽的测量长度,1米的槽埋5根线管,那么就计算成5米。如此一来,差距就出来了。这样一算,其它工程朱先生都要给超出的部分买单。
所谓套餐
——重点就是将你“套”进去
“21600”、“28800”、“26900”……一个个家装“套餐”以极低的价格撩人眼球,100平方米的房子,看似只花这么点儿钱就能装修得富丽堂皇,这是多有诱惑力的事儿!但当人们真的相信了“套餐”的省事方便,并与家装公司签订了“套餐”装修合同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套餐”就是个套你钱的无底洞。
“家装套餐”在施工后会继续增加一些项目,这在业内叫“偷手”——当装饰公司开始施工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发现有很多服务不在套餐之列,套内有“套”的内容便会自曝出来,而没有这些服务装修就不能正常进行下去。这时家装公司就会直言相告,甚至还会以合同约定来向消费者摊牌,而多数消费者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根本不清楚哪些条款对自己不利,以至于被套餐套住。
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业主的吐槽,刘女士便遭遇这样的无奈:“本来只是觉得报价低,一时贪便宜就选了套餐,谁知道整个装修套餐下来,所花的费用比预期的要高了近两万”!“那些天,我睡觉都梦到装修队打电话让我添钱加项目,平时更怕接到他们的电话。”李先生提起“套餐”就心有余悸……
消费者
——做明白人,不花冤枉钱
要装修的消费者有百分之八十都不是专家,所以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是在所难免的。业内人士说,消费者要避免上当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重点是要掌握几个原则:1、不要贪便宜;2、不要图省事,要做到货比三家;3、签任何字的时候要慎重;4、选大品牌总要保险点。比如说,套餐式装修尽量用菜单式装修。所用的辅料,工艺标准等,都会有详尽的展示,每一种就如餐馆里的菜,业主一看心里就有了自己的计较,哪个菜是自己喜欢的,哪个菜的价格有点高自己不愿意选择。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