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品质中国行系列报道:升达林业的绿色品质发展之道
摘要:2月24日,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联合开展的“绿色品质中国行、聚焦中国木制林产品——专家学者、媒体考察采风”活动在蓉落地。
绿色、品质,关乎生命健康、关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增大,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助推引导,以及消费市场的需求升级,绿色发展对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而言,早已不再只是一种口号或形式,而是企业所要履行的首要责任,甚至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武器”。
采风团探访升达林业温江工厂
2月24日,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联合开展的“绿色品质中国行、聚焦中国木制林产品——专家学者、媒体考察采风”活动在蓉落地。采风团一行走进“中国第一块强化木地板生产和命名”的企业工厂——升达林业温江工厂,全面了解人造板及强化木地板的生产工艺,深入探讨升达林业的绿色品质发展之道。新浪家居作为权威网络合作媒体对采风活动进行全程报道。
堆积如山的木材原料
为避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升达林业温江工厂建在了郊区,距离市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下车,一股淡淡的木香味迎鼻而来,迎着香味发现远处堆积如山的木材原料,原料并非硕大的原木树干,而是些细枝树杈。
经深入了解获悉,升达集团在四川建设用材林基地达30多万亩,而人造板的原材主要采用基地种植的速生树种木材、枝丫材,其品质与天然林木材不相上下,而培育时间大大缩小,这既能对基材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也起到了保护森林、促进生态发展的作用,极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升达工作人员认真解答媒体、专家的疑问
图中烟囱中冒出的白烟,并非有害气体,而是水蒸气
基材经过削片、蒸煮、热磨、干燥、铺装、热压等工序,变身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人造板。而这所有的工序,在升达几乎完全被机器包揽,生产前线并不需要工人在场,只需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后台操作间通过电脑对生产进行监控、把关,可谓“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
后台生产操控间
据升达集团官方介绍,升达集团目前在成都、广元、达州建有3座中(高)密度纤维板工厂,全套引进德国迪芬巴赫、奥地利安德里茨、瑞典美卓、瑞士史丹利蒙、德国豪斯迈等生产设备,年产纤维板可达56万立方米,其中18万立方米可作为高档木门基材所用的特种纤维板。
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
车间仓库整齐堆放的板材
走进生产车间,看到的是一排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很少见到工人,车间内基本以标准流水线的形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板材在机器的运转下,有序实现着“变身”,几个流程下来,人们熟悉的强化地板便生成了。
半成品地板在标准流水线上有序运转
工人认真检查每一块板子质量
待打蜡的强化木地板
最后一道工序——强化木地板成品包装
借用科技力量,实现自动化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这应当成为众多企业在实践绿色发展中值得借鉴的范例,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要复制升达的生产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考虑产品特点、生产规模、实力现状等多方面现实因素,深思是否适合以及能否实现标准化生产。
“座谈会”现场
走访完工厂之后,为进一步探讨升达集团的绿色发展之道,“聚焦木制林产品专家学者、媒体考察采风行(西南站)暨绿色发展·构建质量与品牌为核心产业(企业)竞争力座谈会”在升达林业召开,采风团人员及升达集团的相关领导共同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四川升达林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家居事业部总裁、营销总经理岳振锁分享了他对“绿色品质”的理解,岳振锁认为绿色品质发展应满足两个指标:一是保证产品品质,二是顺应市场需求。
四川升达林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家居事业部总裁、营销总经理岳振锁
保证产品品质,是企业生存之本。产品品质不仅体现在美观、实用、环保上,还体现在服务、消费者满意度上。升达家居一直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以“产品优质、顾客满意、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为质量方针,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092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参与强化木地板、中密度纤维板等验收和使用标准的制定,制定并实施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部标准,还建立国家认可实验室、随时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保证产品品质。
如今,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时间的推移,80、90后渐成主流消费群体,他们更加追求个性高品质的生活。顺应市场需求,就是要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同时兼顾时代潮流。据岳振锁介绍,目前升达在产品制造生产上,坚持“大众化和个性化”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以强化木地板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另一条是以实木拼接板、木门、衣柜为主的个性化生产。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下多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